最近見到有的小伙伴對炒茶充滿了興趣,正好現(xiàn)在春茶進入尾聲,大多數(shù)人也都閑了下來。就趁著這個間隙來聊聊炒茶這件事。
在我看來,炒茶分為兩種。第一種是一款茶或是一類茶品質(zhì)不錯,但沒啥知名度賣不出好價錢,通過炒作搞一搞熱度,然后把茶賣出去。第二種則是茶本來最多值1000塊,然后通過炒作結(jié)合擊鼓傳花式的游戲,把它炒到一萬塊或是更高,等真正的接盤俠出現(xiàn)后,炒家選擇集體抽身。
第一種炒作方式,對市場來說利大于弊,比如2005年的馬幫進京就是一種商業(yè)炒作。在其大獲成功后,普洱茶開始在全國范圍內(nèi)流行開來,所以大家并不反感。
第二種炒作方式,對市場就是弊大于利了。比如某古樹茶品牌在2013年宣傳旗下的產(chǎn)品時,為了博眼球把一個裝茶的紙盒都炒到了5000塊,然后引來無數(shù)追捧者。當茶葉價格漲到數(shù)萬一片后,炒家接連離場,留下一群在風中凌亂的接盤俠。
在市場當中,炒作之后一地雞毛的事情大家比較多見。這是因為憤怒的接盤俠們會利用發(fā)達的社交網(wǎng)絡將其遭遇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講述出來,加上這一話題本來就具有很強的感染力,所以很快就能在圈子里流行開來。但有時候也有例外,炒家吆喝半天把茶葉左手倒右手折騰了半天,茶價如火箭班上升,直接嚇跑茶客,玩砸了的炒家只能吞咽自己釀下的苦果。
在2014年的時候,在芳村市場就有這么一個茶商。人家做茶的目的就一個——賺快錢。所以就將炒茶作為主要的手段,當時手筆頗大從云南茶區(qū)到芳村市場,甚至你走到勐??h的大街上都能看到此品牌命名的住宅樓。當時那場面叫一個紅火,可惜的是2014年古樹茶市場對炒作并不感冒,此茶商折騰半天,大筆的銀子花出去不說,就是很少有茶客跟進,到后來都以提為單位進行派茶了,依舊未能挽回敗局,最后落得個人走茶涼的下場,如今已經(jīng)很久沒有看到這個品牌的產(chǎn)品了。
所以說,炒茶尤其是第二種方式炒茶最好越少越好,否則真的是害人害己。
文:天火